常春藤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学而思等举办的杯赛取消,孩子学习成长路上
TUhjnbcbe - 2024/4/12 9:10:00
北京中科皮肤病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yks_bjzkbdfyy/

这段时间,我一直在纠结于孩子要不要上美术兴趣班。因为我看到,我自作主张想要帮孩子保持画画的兴趣而选择每周美术班一次的绘画,到最后发现他特别依赖老师的主题,老师的引导,画面渐渐呆板,离我自己的初衷越来越远,我只是期待画画成为孩子观察生活后表达自己的思想思维一种方式,而今似乎南辕北辙了。老师反馈给家长的所谓“进步”,与我所期待的“思维”,该如何取舍?

01

如何取舍,家长最难的功课

如何取舍,在孩子学习成长路上,这大概是家长最难的做的功课。从前一个人,至少可以在拼尽全力后告诉自己不管结果如何自己已尽力了,来维持内心的平衡。自从有了孩子之后,一切都变了,有多少金句都在“培育”着中国父母们的焦虑: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父母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线!

这是一个拼爹妈的时代,请别给孩子拖后腿!

好孩子都是教育出来的。

……

诸如此上,中国父母各种怕,怕自己不够努力,怕给孩子的不够,怕给孩子选错路,怕……于是从孩子在肚子里就开始了各种纠结与取舍。要不要给孩子胎教、早教,要学画画音乐吗?英语启蒙几岁开始?……这么多的东西想要给孩子,到底该怎么取舍?什么都难以取舍!

然而,这些还只是开始呀!当孩子幼升小、小升初时,择校问题已是白热化程度;“中考”之后,孩子又进入了上学期间最黑暗的一段时光,他们开始准备高考,家长也要陪着提心吊胆。好不容易考上了大学,又开始担心工作单位……父母说起来估计都是泪吧,父母总在焦虑孩子的事情。

例如上海的幼升小。网络上相关报道无数。随便摘一篇来看看。这篇文章的标题是:上海幼升小调查:为了迈进5%阶层的“军备竞赛”。文章中总结了孩子上学的最优路径:著名民办小学——著名民办初中——著名公立高中——清华北大交大复旦和海外常春藤。而想进名牌学校,不仅仅需要亢奋的竞争状态,更需要在升学之路上,必须参加各类课外培训机构,额外学习阅读、奥数、英语口语等。而顺利考入民办小学的孩子,被称为“牛蛙”,其他孩子则被称为“青蛙”。之后的五年,他们都同样不能松懈,继续打鸡血,以参加小升初。这所谓的“军备竞赛”真是名副其实。

当中,父母对于孩子,到底是上公办学校,还是拼尽全力给孩子找最好的私立学校?到底是让孩子保持身心愉悦按部就班的学习生活,还是榨干所有的时间去冲奥数杯、田径名次而挤进最优的通道的私立学校?……其中竞争的激烈与父母取舍的残酷,没有亲身经历过是难以想象的。

02

小舍得,舍与得

没亲历不足以谈。直到我看完取材于现实生活的小说《小舍得》之后,联想到自己的家庭教育状况,真是像上了一次战场,被虐到“体无完肤”,但又不得不想:如果是我,我该如何取舍?

《小舍得》作者鲁引弓。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文艺学硕士,浙江传媒学院教授,曾任潜江晚报副总编辑,近年来创作《小别离》、《放假后》、《职场纸牌屋》、《爱情课》、《音乐会几种开法》、《放学路上》等长篇作品。作为跨界新闻与文学的新锐作家,鲁引弓对时代拥有敏锐触觉,正面强攻社会热点,擅写现实人生,温情哲思,暖心励志。

这篇小说以报社副总编辑南丽在女儿小升初、儿子幼升小为主线的整个过程中,对女儿要不要上奥等各种培训班挤私立学校的个人内心的转变与煎熬、与丈夫夏君山(大学教授)的冲突与和解,以及辐射的整个教育现状、教辅培训机构的市场现状与商业操作、以及这些社会现状下的女儿欢欢和同学的抵制与顺服,以及老师的无奈与挣扎等等,语言生动细节形象,人物立于纸上,让你跟随书中人物一起忐忑、煎熬、开心,焦虑……让读者全盘看到一个社会教育现状下,每个链条里的人的所有的情绪,思考、行为,那么真实,真实到直至你的心坎,直击你的心肺,直指你的神经——舍得舍得,如何舍,又能得什么?

例如有段南丽与丈夫夏君山关于舍得的讨论:

夏君山说:我可舍不得了,你就别给她加课了,她才这么大。

南丽说:一上午我就坐在她身边,你说我就舍得了?连我都听得头大了,我会舍得她吗?我舍得的话,我会陪她这么坐一上午吗?我正是不舍得她累才这么陪着她。哪像你,待在家里说风凉话啊,你不舍得,那你干嘛不去陪呢?别说你数学不好,不好可以学啊,这么小的小孩都在学,你干吗不学呢?

她有些语无伦次的言语,像打转的风,向他吹来。他知道她是说舍不得女儿这层意思。

他说,我看哪,你舍得!

她又叹了口气,觉得她老跟自家人生气有什么用,有本事你去怪外面的人吧。

她就告诉他,我怎么会舍得?我当妈的,你没法跟我比谁舍不得小孩谁舍不得小孩,我当妈的,心肝拿出来我都舍得,但我当妈的,也知道这个年头“舍”与“得”不是由妈妈说了算,这年头没有“舍”,那会有“得”呢?

他对老婆睁大眼睛,说,就为那么一点点的“得”?快别听那补课老师说的了,吓什么人啊,永远跟不上了,欢欢才10岁啊,就永远了?我倒觉得她这10岁过去了才永远没有了呢。……

那些舍与得的讨论,多熟悉真实啊,就像昨天我才跟朋友讨论过的(小学课业忙,还要去上兴趣班吗?奥数到底要不要学?乐高的编程以后真的有用吗?……),那“舍”与“得”就直接撞进你的内心,良久都无法消化。你是给孩子快乐童年还是天天培优挤上独木桥?无论什么决定,有人马上跟你说,最后孩子到底怎么样了?到底怎样?其实谁也不知道。这里的舍与得,谁又能说服了谁呢?如何取舍?谁也没有答案。因为我们无法独自作答。

小说的最后,留给我们很大的想象空间。夏君山带着一双儿女,丢弃那些培训来到泰国度假,享受蓝天白云大海给内心的宁静。南丽从最初的恼火,到最后自己也迫不及待奔向了大海。似乎,他们悟到了他们为了所谓的择校“舍”弃太重,“得”之太轻。然而,这其中“舍”与“得”他们其实一直清楚,所以他们才如此纠结,当他们再回到那个环境,他们究竟如何继续?

03

努力奔跑,到底为了什么?

如何继续?一千个家庭估计有一千种设想,然后到最后我悲观地认为也许只有一种结局,那就是顺应当下,继续“舍”与“得”的挣扎。为什么?

这让我想起《爱丽丝梦游仙境》里说的:我们努力奔跑,只为留在原地。即使如南丽、夏君山等社会的中间力量,生活体面的中产阶级,同样还是在努力向前奔跑,因为这个社会呈断裂式变化,所有人都在卯足了劲往前冲,你不前进,就是在后退。所以人人都活在对自己的焦虑当中,父母的焦虑是可以传递的。

当他们成为父母,则成“负重前行”,只为保持目前的水准。因为他们非常害怕,只要自己一松懈,孩子一松懈,将来也许还打不到我们目前的生活。就如书中南丽的那句话:不然,孩子连我们目前的状况都到不了。种种担忧与焦虑,让父母们在“狂躁往前奔跑的人群”中大概真的很难停下来,

如果可以停下来细细来想:

孩子只有一种如父母一样的生活途径吗?

这样恐慌的童年生活最终留给孩子的是什么呢?

为了那一点点的“得”如此舍弃真的值得吗?

一直在焦虑害怕,你到底焦虑害怕的是什么?

……等等,多问自己几个问题,想明白自己努力奔跑到底是为了什么?就像考虑孩子是否去美术考级时,问问自己:考级的成绩与绘画的兴趣,父母短时的安心与孩子才华的消耗,考级的功利和美育的长远,孰轻孰重?

想明白之后,才发现自己于焦虑之中,正做着“本末倒置”的事情。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孙云晓指出:社会的种种压力往往最终是通过父母传递给孩子,可以说,父母是防止孩子“童年恐慌”最重要的防线。父母没有必要提前吹哨,逼迫孩子踉跄抢跑,因为,只有不慌的孩子才能健康地成长。正如童书妈妈所说:短期看成绩,中期看兴趣,长期看格局。除了焦虑之外,父母最应该做的是:给孩子健康成长一道牢固的防线。父母是孩子的大树,请先为孩子撑起一片快乐的天空。因为,你的格局才是决定孩子成长的最大半径。

文/范恒杏(头条认证自媒体、家庭美育推广人、豆瓣亲子专栏作者、品酒师。编著出版有《葡萄酒课》)“全职妈妈育儿笔记”中所有文字都是我结合自己亲身经验所写的原创文,欢迎评论、转发与收藏,也非常欢迎分享我的文章到微博、

1
查看完整版本: 学而思等举办的杯赛取消,孩子学习成长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