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学术临时工OR学术常青藤你属于哪 [复制链接]

1#
儿童白癜风能治么 http://m.39.net/pf/a_4549560.html

“学术临时工”:

近段时间,“学术临时工”成为学术界热议的话题,所谓“学术临时工”的含义是指学术人面对学业压力、经济压力、人际关系压力、就业压力和婚恋压力,临时做学术,后逃离科研逃离学术。

当下有趣的现象是:博士、青椒纷纷退出科研,沦为“学术临时工”。博士学长老刘本是一名突出的青年科研工作者,可是“误入组织”,进入了某大学成为了师资博士后,现在博后大批量的进站,出站之后怎么落实工作根本就不管,也不会给你兑现承诺,被割了韭菜,老刘在不如意以及失意之下一气退出了学术圈。前段时间听说博士学姐老宋也“退群”了,她说现在青年教师最尴尬的问题不在于非升即走,而是可怕的淘汰率和“不给马儿草还要马儿跑”。

“学术常青藤”:

与“学术临时工”相反,常春藤原指美国东北部地区的八所高校组成的体育赛事联盟,后指由这七所大学和一所学院组成并沿用“常春藤”这一名称的高校联盟。引申意义上的“学术常青藤”是指一直混迹于学术界,成为学术的“宠儿”。

拿笔者的硕导举例,可以说他就是“学术常青藤”的一员。博士毕业后的他直接进入了高校成为副教授和硕导,之后出国深造,学术成果颇丰,现已跳槽到某高校成为正教授和博导,学术成果也是一波接一波。

作为博士的你是想成为“学术临时工”还是“学术常青藤”?我想答案是不言而喻的,只要你有学术理想,只有你有学术兴趣,哪个人不想成为“学术常青藤”?那些成为“学术临时工”的人一部分可能是出于读博目的和目标不同而选择“退群”,更多的是因为学业的压力、经济的压力、就业的压力、婚姻的压力等无奈被选择。下面笔者以自己身边的例子剖析“学术临时工”和“学术常青藤”特点,请对号入座。

“学术临时工”特点:

1.压力大,难承受

读博的压力是不言而喻的,正如我导所言:“只要你读完博士顺利毕业,不管你学术水平如何,不管你未来的出路如何,你都是最优秀的,因为你扛住了大部分人都扛不住的压力,和自己比你是成功的”。(哇,小编觉得好有道理啊~赞赞~)读博的压力是巨大的,比如无休止的工作,读博期间你的时间看似自由,但你除了在工作时间工作,还要熬夜工作,而且你的假期也会是你的工作时间,颠倒的作息恶化后就是严重的生活不规律。

2.孤独长,走四方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相对于读博人,孤独更是终老。读博和学术孤独是常态,越是象牙塔顶端,研究的方向越狭窄,遇到个好导师还能理解博士的艰辛,能够缓解博士学术、生活中的孤独感,但也只是缓解。大部分博士运气并没那么好,好多博导都是放养,需要你自己在学术的象牙塔里孤独求索,赶项目,写小论文、大论文的煎熬,头发都挠秃了,最终还可能是一无所获。忍受不住孤独,何不走四方,潇洒转身走一回。

3.不确定,心迷茫

读博风险大,不确定性高。每个人都有一个理想,但每个人都不知道自己离它有多远,博士期间更是如此。你忙活了一年的实验最终还可能是失败的,论文和课题都泡了汤,延毕或劝退也不是没有可能。你写了大半年的论文投了被退再投再退,履投履退,最终因没有论文被迫延毕。你费尽心力读完博士本想有一个好的前程,可工作之后才发现你的工作收入还不如硕士同学高,甚至你的小学同学都买车买房,而自己还是孑然一人。读博充满了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就是风险,在风险面前每个人面对风险的态度和承担风险的能力不同,因此所做的选择亦有不同,关键在于面对不确定性风险你心里迷茫了,包括对自己现在读博迷茫和未来的迷茫,不知道路在何方。

4.心存疑,促转行

在读博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不会一帆风顺,遇到挫折时我们往往会质疑自己,质疑自己读博士的意义。有时候很多事情就是没有意义。博士?一个头衔?一个文凭?学会并熟练数理统计?对理论深刻见解?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再过四年学校生活?要不要当大学老师:看命?自己适不适合读博?自己读博未来有什么用:孩子脱离寒门?忘了读博的初心,迷失了未来的方向。

“学术常青藤”特点:

1.天赋高,自信满

“天赋”这个东西对读博来说还是比较重要的。对于文科博士来说最重要的是写作的天赋,需要你时刻把握社会时事,准确定位研究主题,全面了解学术动态;对于理科博士来说最重要的是做实验的天赋,数理模型的天赋,有天赋的人一般会坚持下来,因为你会在自己有天赋的领域做出成就。“自信”这个东西对读博来说也是比较重要的,自信的人实力不会太差,运气也不会太差。

2.多努力,高效率

有人说:“天赋比努力更重要”。而我想说:有天赋更努力你就会有无限的成就,没天赋只能靠努力来弥补。即使你天赋再高,没有努力的初心,没有未来的方向,你读博也必定是失败的。当然也不要问“需要多努力”,要问“努力要得到什么结果”。不要看学习时间长短,要看学习得到了什么成果,不然很容易自我感动,做研究也是一样的,高效科研才能成为“学术常青藤”。

3.路且艰,守初心

读博不是一个轻松的任务,遇到过很多困难,有些解决了,有些经过跟导师和合作者的讨论还没有解决,或者已经换别的思路走了。想要做出东西,不是那么容易的。想做出去好东西,更不那么容易,要对这个专业方向有很深的理解,能够整合和创造出有意义的东西。困难跨过去就会越走越远,困难跨不过去就会忘了初心。

4.多运动,调心态

天天待在实验室、图书馆、宿舍,博士4年读下来,整个身体都垮了你何其有幸呆在学术圈?“学术常青藤”身体首先要好,才有去战斗的资本。在心态上要学会接受失败,接受自己只是一个刚进入科研圈的小学徒,不要对自己期望过高,被拒稿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把学术当作兴趣,把学术作为自己的使命,只有把心态摆正才会,以学术为乐,才能快乐学术,快乐成长。

最后笔者想说:读博和学术科研只是人生未来方向的一种选择,这个过程是充满了挫败感和令人迷茫的,所以是需要自己对于所处领域的强烈兴趣作支撑。不要有“学术临时工”的挫败感,也不要有“学术常青藤”的优越感,关键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